rm新时代足球交易平台-搜狗应用

當前位置:首頁>企業(yè)資訊>企業(yè)新聞>新聞詳情
東成紅木 | 你所不知道的13個“家具經(jīng)典結構”術語!
信息來源:東成家居家具信息中心 更新時間:2024-12-20

紅木家具發(fā)展至今,已經(jīng)擁有600多年的歷史,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喜歡和收藏。今天小編特地整理出中式家具常見的專業(yè)稱謂和常見術語,一起漲知識。


01 / 束腰

“束腰”是古代女子為瘦腰而勒緊腰部,運用到家具上指面板下縮進面沿,有高束腰、低束腰之分。

無束腰的家具一般是直足落地,有束腰的家具腿足上有了更多變化,最常見的內翻或外翻馬蹄。


02 / 托泥

“托泥”是指設在幾、案、桌腿下的墊木,形狀一般與家具的面呼應,常見的有圓形,方形,海棠、梅花形等。它不僅起到加固四腿連接與穩(wěn)定作用,且改變了家具四足直接落地的形式,添了新的意趣。


03 / 牙子

“牙子”是家具立木與橫木交接處,施以各式紋樣的牙子,一般橫向較長的叫牙條,角上短小的叫花牙。常見的有鳳紋牙、卷云牙、欞格牙,弓背牙等。


04 / 搭腦

“搭腦”是裝在椅背上連接背板和立柱的結構部件,人們坐下休息時,頭正好靠在上面,故稱“搭腦”,起承托作用。


05 / 扶手

“扶手”是裝在椅子兩側,供人支撐肘部的部件,扶手后端與后角柱相連,前端與前角柱相連,中接聯(lián)幫棍。


06 / 鵝脖

“鵝脖”是指椅子前腿在椅盤以上延伸并與扶手相接相連的部分。


07 / 羅鍋棖

“羅鍋棖”,即橫棖的中間部位比兩頭略高,呈拱形,或曰“橋梁形”,現(xiàn)在南方匠師還有稱其為“橋梁檔”的。一般用于桌、椅、凳類家具之下連接腿柱的橫棖。


08 / 矮老  

“矮老”是一種短而小的豎棖子,多與羅鍋棖配合使用。如桌案的案面下、四周橫棖上多用矮老,起到支撐桌面、加固四腿的作用。


09 / 卡子花

“卡子花”是卡在橫棖間的花飾,也有說是裝飾了的矮老,既能起到矮老的加固作用,又可點綴裝飾。常見的有雙環(huán)、單環(huán)、楓葉等。


10 / 穿帶

“穿帶”常用于桌案、椅凳類家具面板下,柜類家具內部等,是指貫穿于木器平面部件內側,面板底面起斜口襯托檔劈出斜邊從槽中穿過的帶,對其變形起管束作用的一類橫木,很像人的腰帶,故俗稱為“穿帶”。


11 / 一木連作

“一木連做”是指家具的腿子、束腰、牙子圍板等部位,采用一根木頭制成。一木連做常見于桌、椅、幾類等,頂箱柜、沙發(fā)、大畫案、羅漢床等大件家具不用此造法。


12 / 管腳棖 

“管腳棖”(四腿中的橫棖)前者低,兩側高,后者更高,即所謂“步步高趕棖”,常運用于椅類家具足部。


13 / 馬蹄足

“馬蹄”分兩種,內翻和外翻,外翻多用曲腿,內翻曲直皆有。明式家具馬蹄多用整木削成,兜轉有力,清式多用平直回紋馬蹄,略顯笨重。


以上13個,只是眾多術語中的一部分,大家看了是不是對紅木家具更感興趣了呢?不妨深入研究一下,歡迎交流互動!

rm新时代足球交易平台-搜狗应用